你的結果是:柔軟善良的創傷小孩
「為什麼是我?」
孩童時期被忽視、虐待、受苦的記憶在我們心口烙上創傷小孩的印記。使得你容易過度放大/不信任他人的話語或態度,也可能會無意識的把家庭的傷害帶入親密關係中。控制不住的尖銳表現,其實只是害怕再度受傷的偽裝。
過去的創傷讓你擁有一顆柔軟善良的心,能夠憐憫、同理他人的苦楚,也渴望用自己的經驗來服務他人。對身邊的人而言,你就像小天使一樣,適時的傾聽他們的需要、也理解他們的傷痛。
創傷小孩誕生於小時候的受傷經驗,可能是言語嘲諷或肢體暴力,因此容易有不安全感,用逃避或躲起來的行為來保護自己。
《CRC兒童權利公約》的「保護權」中提及每位兒少需要獲得足夠且良好的照顧,讓兒少在安心安全、充滿機會、不受傷害的環境中成長。
學習寬恕和放下,能幫助自己看見生命更多的可能。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好療癒、安慰那個惶恐害怕的創傷小孩,相信自己!你已經有能力可以好好保護他了!
你的結果是:努力不懈的貧窮小孩
「為什麼我得不到?」
貧窮小孩並不是來自外在環境中的貧苦,而是在童年時期內心充滿「欠缺」、「不足」的感受。而這些感覺延伸成「匱乏感」,匱乏的感受就像一個裝塤不滿的黑洞,努力的抓取一切,卻無法感到眞正、踏實的滿足。
心裡住著貧窮小孩的你,已經很努力了(拍拍)~你總是追逐著更好的表現、積極的希望自己被肯定。休息一下、靜下心來,好好欣賞自己內在的世界吧!想像自己潛進海裡、被寬廣的海洋擁抱,依循著鯨魚的智慧和平靜的力量,你一定能找到心裡空缺的拼圖、聽見自己眞正的渴望。
《CRC兒童權利公約》的「生存及發展權」中提及小朋友自呱呱落地那刻開始,食、衣、住、行、安全、健康等生活基本需求,就應該受到保障及滿足,也包含愛與陪伴,沒有任何差別待遇,平等享有教育、發展才能、享受休息和娛樂的權利,爸爸、媽媽也有養育你的責任,給你適合成長及發展潛能的環境。
好好的犒賞自己和那個努力的貧窮小孩,並告訴他:你一直都在變好的路上,每一刻的你都是最棒的!
你的結果是:精力充沛的永恆小孩
「為什麼要長大?」
在永恆小孩的想像中,「成長」帶來失去自由、承擔責任、遵從社會規範等等諸多缺點,無論是被過度溺愛或是太早獨立的孩子,都可能像彼得潘一樣不願意成長,抗拒面對長大後未知的世界。
當個永遠的孩子有什麼不好呢?永恆小孩就像是你心中發光的小電池,在生活中有著童眞般的活力、也懂得好好享受生活。不因歲月增長,而限制自己,你就是那萬里挑一的有趣靈魂,和你在一起永遠不無聊!只要相信自己擁有如棕熊般強大又溫暖的力量,就能夠穩定失衡的狀態,享受人生中的任何時刻!
《CRC兒童權利公約》的「教育權」中提及每個小朋友長大後都應該擁有相同的學習機會,學習讀書、寫字及接受培養理解、和平、寬容、性別平等的人格發展,讓他們過著負責任的生活。
成長、老化總是伴隨著未知的恐懼,問問心中的永恆小孩:你在逃避、害怕的是什麼呢?或許有一天,你可以陪伴他找到最適合的狀態。
你的結果是:悠然自得的孤單小孩
「為什麼我格格不入?」
童年時期沒有足夠的陪伴、接納和支持,讓孤單小孩悄悄地住進心底。或許是為了符合父母/外界的期待,也可能忙著迎合他人的要求,而忽略了自己的本心、甚至故意讓自己看起來漫不在乎。
最終,「沒有被好好接納的孩子」成為了「無法接納自己的大人」,不停的在渴望展現自己和抗拒面對眞正的自我中掙扎,直到我們願意好好正視自己的需求。
帶著孤單小孩能量的你,其實是個獨特、自由的存在。你不斷勇敢克服「與別人格格不入」的恐懼,追求心靈的自由與獨立。就像自在遊走於山林間的鹿一樣,有著保護自己的力量、也能在團體中共存共榮。
可以試著問問自己:我是不是常常為了得到愛與別人的關注,做了
許多不願意做的事呢?
在《CRC兒童權利公約》的「社會參與及表意權」中提及:兒少有說「不」的權利,而我們卻常常忽視了這件事,總是理所當然安排孩子們的生活,忽略孩子的感受及意見。在兒童權利公約中也提到:兒童應有自由表意的權利,可以言詞、書寫或印刷、藝術型態等表達,但同時父母應交導孩子們尊重他人的權利與名譽。
讓我們好好看見自己孤單小孩的部份,告訴他、也告訴自己:我接納自己的一切,因為每個人都是最獨特、最美的創造。
你的結果是:創造奇蹟的神奇小孩
「為什麼要努力?」
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都經歷過覺得自己「無所不能」的時期,當這個全能的感受幸運的被保留下來,可能會帶著對現實比較不切實際的幻想,這就是神奇小孩的原貌。另一方面,神奇小孩有時候也來自無法被肯定的挫敗經驗,藉由編織故事、脫離現實來誇大、包裝自己不想面對的脆弱。
神奇小孩的存在像是個源源不絕的勇氣幫補,讓你有足夠的信心相信凡是都有可能!擁抱著浪漫夢想的你,擁有與眾不同的視野,去執行那些別人不敢說不敢想的事情。你有著兔子般的彈性、機伶,即便面對逆境也能帶著自信、展現出智慧和勇氣。
《CRC兒童權利公約》的「禁止歧視原則」中提及每一位小朋友不因種族、膚色、性別、語言、宗教、政治、社會背景、財產、身心障礙、出生或其他身分地位之不同而有所歧視,不用因為這些差異而躲躲藏藏、改編事實。
帶著你的神奇小孩,一起感受踩踏在土地、接地的感覺。好好告訴他,即使是眞實的你,也一定會有人欣賞!
請先完成答題。